——推動“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向新而行④
周珊珊
2025年11月19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抓好體制機制創新,打通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生產要素順暢流動,成為一項必須完成好的任務
在線下,“百年守護”特展吸引八方來客,《五牛圖》《清明上河圖》等國寶文物展露真容﹔來線上,數字故宮“大門常打開”,文物建筑的“數字分身”收獲好評﹔周邊產品,角樓咖啡、故宮口紅,深厚底蘊有了更具創意的新鮮表達……百歲故宮,今天正以更豐富的打開方式,帶給人們酣暢淋漓的文化享受。
文博事業繁榮發展背后,少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托舉。過去,文博行業管理存在文物藏品闡釋利用不夠、人才隊伍相對薄弱、內部管理水平不高等不少問題。2021年,9部門聯合出台《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優化征藏體系、提升保護能力、強化科技支撐、提高展陳質量等多項改革任務。作為承載中華5000多年文明和文化成果精品的殿堂,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在文物保護利用、數字文化建設、文化傳播創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增強人民群眾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撐。
“十四五”時期,我國文藝精品創作繁榮活躍、文旅公共服務惠及城鄉、文化遺產工作開創新局、文旅產業發展蓬勃興旺、國際交流合作走深走實,一個重要拉動力就在於體制機制創新激活發展動能。2024年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14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37.7%。
展望“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一項必須遵循的原則就在於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抓好體制機制創新,打通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生產要素順暢流動,成為一項必須完成好的任務。
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制度創新護航各領域的創新創造。以文藝領域為例,“十四五”時期我國健全文藝創作生產引導扶持機制,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創作、演出、展覽、人才等項目3568個,《隻此青綠》《瞿秋白》《在遠方》等精品力作“叫好又叫座”。展望未來5年,從建立健全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協調機制,到建設開放共享安全的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再到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無不需要以改革創新為抓手、打牢制度建設的根基。
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地破。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分類分層審核”簡化了流程,打破了行業壁壘,助力微短劇成為文藝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樣本﹔科技體制“破四唯”“立新標”,科技新成果層出不窮﹔重點領域准入門檻放寬,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相關業務開放有序推進……實踐表明,堅持問題導向,通梗阻、填溝壑、去頑疾,為新質生產力的萌芽和壯大掃除障礙、疏浚航道,方能換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更大空間和更高質量。
革故與鼎新互為表裡,發展與改革相輔相成。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中國式現代化必將披荊斬棘、行穩致遠。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9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