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濤
2025年11月19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關鍵詞】“歌迷專列”
【事件】“人生路漫漫,謝謝廈門站!”在福建廈門,聽完某場演唱會的數百名歌迷,登上G9812次“歌迷專列”,踏上歸途。凌晨發車,車廂內張貼歌手海報、設置“應援物資暫存區”,行駛中廣播切換為“低音量模式”,到站時提供叫醒服務……以“歌迷專列”及時疏運演唱會散場后夜間返程的旅客,為跨城觀演畫上溫暖的句號。
【點評】
一場心儀的演唱會、一次難得的展覽、一場激情的賽事……一段時間以來,各地舉辦各具特色的文旅活動,推動“跨城游”熱度居高不下。數據顯示,去年大型演唱會共覆蓋180座城市,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觀演率保持在60%以上。去時興高採烈,返程時往往身心俱疲:客流過度集中導致交通擁擠,返程票難搶,合適時間的車票“秒光”……這些問題成為“跨城游”繞不過的隱痛。
需求就是提升服務的方向。開行“歌迷專列”,就源於精准捕捉到異地觀演旅客深夜返程不便、影響次日工作等具體難處。和“歌迷專列”類似,多地開花的“城超”帶火了“球迷專列”,一些馬拉鬆比賽配備了“跑友專列”,許多城市採取開通接駁公交專線、延長地鐵運營時間、增配出租車運力等方式暢通“微循環”。當游客痛點被看見,當民生需求被滿足,周到的公共服務便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少一點“克服一下”“將就一下”,多一點順暢出行、乘興而歸,在為民解憂的過程中,城市收獲了好口碑、接住了大流量。
隨著消費場景加速上新,服務意識和質量在文旅市場供給中的作用愈發關鍵。凍梨擺盤、烤地瓜送勺、“人造月亮”配景……黑龍江哈爾濱的走紅正是因為“花式寵客”,以細致入微、快速響應的公共服務贏得了游客的認可。在文旅供給豐富的當下,游客所看重的已不再僅僅是“到此一游”,而是更加追求深度體驗和情感共鳴。這也對供給側提出了更高要求。前不久,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因雨天及時為游客送上雨衣和姜茶而受到好評。站在游客的角度思考,想在前頭、做在細處,才能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消費體驗,進而擦亮城市文旅招牌,形成游客再次打卡的吸引力。
城市溫度,體現在服務群眾生活的細節裡。不論是福建福州為大學生和就業創業青年提供商圈折扣、景區門票優惠等支持,還是江蘇蘇州扶持青年小店、建設青年發展型街區,又或者是上海助力外來務工人員實現安居,這些觀照個體、直抵人心的舉措,都映照出溫暖、包容的城市氛圍,展現了開放、大氣的城市氣韻。人是城市的活力來源,一座城市匯聚“好人緣”、拉滿“好感值”,自然也就具備了人才“引力”、累積起發展動力。從這個角度看,城市溫度也標注著發展刻度。
一座現代化的人民城市,活力與溫情是其獨特魅力。小區樓下抬腳即達的運動設施、城市漫步時交錯的綠蔭、辦事時方便快捷的流程……這些細節豐富著城市的“質感”,於無聲處放大著城市魅力。期待更多著眼於人、服務於人、投資於人的溫馨之舉,托舉起每個人的安居樂業,撬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9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